您好,欢迎来到四川农鉴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 正文

中共宜宾市委 宜宾市人民政府:创新工作思路 夯实“三农”基础 为宜宾率先崛起建成小康提供有力支撑

四川农鉴网www.njw.sc.cn作者:本站日期:2013-12-20来源:本站

【字体:留言评论

 创新工作思路  夯实“三农”基础

为宜宾率先崛起建成小康提供有力支撑

中共宜宾市委  宜宾市人民政府

宜宾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全市农业人口占比达到80.8%,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处于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近年来,宜宾强力推进三农工作,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增强。但总体上看,宜宾三农问题面宽量大,发展不够平衡,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旧是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小康。新的发展形势下,宜宾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在全省次级突破战略布局中率先崛起、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一个取向、三大提升三农工作目标,即坚持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着力构建产业文明,持续增收建小康的工作取向;实现基地向绿色产业文明大提升、新村向特色业态文明大提升、农民向市场主体文明大提升。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进一步理清思路,更新理念,强化措施,统筹推进,着力推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农业农村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一、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有效引领三农加快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三农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把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谋划、去推动,用新理念、新思路推动新发展。一是牢固树立三次产业互动发展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牢固树立跳出农业抓农业的思维理念,系统谋划农业产业布局,促进农业产业向前、向后延伸,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要结合全市资源优势、产业结构、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基础和条件,加快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农村工业、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农村服务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是牢固树立三化联动发展理念。工业化、城镇化可以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则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工业化、城镇化不发展,农业现代化就缺乏动力;反过来,农业现代化若跟不上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就会导致工业化、城镇化陷入停滞,造成三化都难以为继。要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坚持以三化三农,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适度向规模经营集中。三是牢固树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切实转变和摒弃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的观念和做法,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口,加快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步伐,促进城乡资源均衡配置、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四是牢固树立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坚持特色效益的方向,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林业、茶业、大豆果蔬业、蚕业、烟草农业、现代畜牧业和特色水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紧紧依托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特别是要加快编制向家坝灌区立体农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种植业与养殖业、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生态观光农业与旅游业、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

二、夯实基础发展平台,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坚持以农业生产资源为基础,大力推进产业发展的基地、龙头、园区等平台建设,采取以工促农、以贸带农、以旅助农的模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做强做大产业基地。立足“145”特色产业,推进江南特色效益农业基地规划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万亩产业示范区和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重点围绕向家坝灌区,规划一批以立体农业为主要内容和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突出抓好南溪区、高县、屏山县和长宁县4个省级现代农业重点县,翠屏区和江安县2个省级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珙县、兴文县和筠连县3个省级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成片推进粮油、畜牧、林竹、茶叶、果蔬、蚕桑、烤烟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二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以打造全国、全省、全市排头兵龙头企业为目标,加快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一批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坚持以小产品占领大市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就业容量大的作用,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带农入市、教农学技,建立公司、农户利益综合体,切实增强龙头企业助农增收的能力。三是不断壮大产业园区。围绕打造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大力推进庆符文江、九龙、海瀛、太平、双谊、高捷、康家坝等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建设,加快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积极引导地方龙头企业入驻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一批实力型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发展。四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社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组织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切实提高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研究制定有关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吸纳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产品经纪人参与基地建设和规模化经营,鼓励和促进企业加快发展壮大。

三、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提升农业竞争优势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市场化、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经济的竞争能力。一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启动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加快实施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重大项目。坚持产学研结合,不断加强与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通过发展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等服务模式,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实现农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融合,大力发展精准农业和智能农业。二是积极打造农业品牌。积极打造南溪豆腐干、叙府茶叶、川红、早白尖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特色和绿色农业产业基地,积极推进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结合特色农业生产特点,制定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着重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以及管理工作,严格控制化肥施肥量和农药使用,从生产源头上把住产品质量关,提升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水平。积极支持企业注册农产品商标,加大农业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宜宾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制定农民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突出抓好开展农民转移就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努力使每一个农村劳动力都掌握一门技能,使农民从经验型向知识型、从单干型向组织型、从被动型向能动型转变。要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提高农业科技运用和服务水平。四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企业带动基地建设、带动产品销售,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参与加工和流通利润分配,协会和农民合作组织统筹农民生产、统筹市场价格谈判,金融支持企业、协会和农民贷款,政府帮助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平环境的有效途径,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形成大项目、大基地、大链条、大产业、大文明的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新格局。

四、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切实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统筹发展,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快形成以市带县、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一是坚持城乡规划统筹。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放到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中进行科学定位、统筹规划,形成中心城市、县城、乡镇和新农村相互衔接、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城乡空间布局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理确定平坝、丘陵、山区、城郊结合部等不同地区具体的建设标准、聚居度和水平,将生活条件与生产功能、现代文明与民族风格有机结合起来,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农村。二是坚持城乡产业统筹。立足中心城区和各区县不同的区位状况和资源禀赋,按照集约发展、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协作发展的原则,制定完善城乡产业统筹发展规划,优化生产力布局,明确城乡产业发展方向。切实推进沿江产业带建设,着力推进山区特色资源开发,围绕市内干线公路发展通道经济,大力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项目,加快形成覆盖全市的城乡产业集群。三是坚持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围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扩大城区辐射范围和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推进城镇交通、供水、供电、污水处理、通讯和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坚持不懈地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激励、功能吸引,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依托城市郊区、中心场镇、撤乡并镇后的闲置场镇、旅游集散地、产业园区等,建设一批新农村综合体。四是坚持城乡公共服务统筹。积极通过联办、帮扶、参办等多种形式,促进城市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优势资源向农村延伸,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认真实施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和乌蒙山片区扶贫规划,进一步加大对向家坝水电站移民和全市大中型水库移民的后扶工作力度,加快库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五、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全面激发三农发展活力

要坚持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切实增强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一是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和推进扩权强镇,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加快推进农村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五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学习先进地区工作经验,积极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确权颁证。支持确权后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流转,发展以农户家庭为基础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二是创新三农投入机制。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切实增加三农投入,确保总量和比例均有较大提高。创新金融支持三农的政策举措和金融产品,建立农村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落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农户贷款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林权、农房产权抵押融资业务。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经济的具体办法。三是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加强农、林、牧、水基层服务体系和防汛抗旱服务队伍建设,依托“16”村级服务中心,建设乡村综合服务站。农、科、教等部门要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公益性农技推广,研究培育新型服务组织的办法。完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推进化解乡村公益性债务,健全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四是健全工作奖惩机制。建立和完善统筹协调、责任明确、奖罚分明的三农工作机制,确保中央和省市强农惠农富农措施的落实。按照精简、管用、高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梳理整合涉农各项考核,重点突出三农重大政策落实、重大项目推进、重要工作开展、重要发展指标的综合绩效评价,建立完善三农工作绩效评价体系。

今后几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准确把握三农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围绕宜宾在全省次级突破战略布局中率先崛起、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坚持农业重中之重战略思想上不动摇、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上不放松、在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上不走样,全力以赴推进农民收入大提升、农业经济大发展、农村社会大繁荣,为加快建成长江上游辐射吸纳川滇黔的区域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