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四川农鉴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 正文

张剡:产村相融 城乡统筹 推进攀枝花农业现代化

四川农鉴网www.njw.sc.cn作者:本站日期:2013-12-20来源:本站

【字体:留言评论

 产村相融  城乡统筹

推进攀枝花农业现代化

中共攀枝花市委副书记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市长 

攀枝花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处,金沙江与雅砻江在此交汇,是四川省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南向重要门户。长期以来,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攀枝花立足自然资源条件,倾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基地,逐步形成特色水果、早春蔬菜、畜牧水产、优质烤烟、林业生物等5大特色农业产业,并成为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调”蔬菜基地,是冬春季节真正的“菜篮子”和“果盘子”。201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4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28元。2013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26亿元,同比增长3.5%,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049元(全省排名第2),同比增加634元。

一、突出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初见成效

(一)五大特色产业初步形成

一是特色水果。以晚熟芒果、冬春枇杷为重点的特色水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2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43.35万亩,产量18.35万吨,预计2013年水果产量将达20.55万吨。其中效益最为显著的芒果2013年将达到28万亩,产量8万吨,销售收入5亿元。二是早春蔬菜。2012年全市蔬菜总面积18.86万亩,产量60.57万吨。2012年全市早春蔬菜面积12.06万亩,产量37.27万吨,销售收入10.3亿元2013年早春蔬菜12.35万亩、同比增加0.3万亩,产量39.54万吨、同比增加2.27万吨、增长6.1%,销售收入11亿元。三是畜牧水产。一批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场先后建成,在稳定生猪产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草食牲畜养殖。2012年全市生猪出栏67.9万头、羊出栏37.9万只、牛出栏4.04万头、家禽出栏611万只、禽蛋1.46万吨,肉类总产量7.18万吨。重点在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流域发展热带鱼养殖,在中高山区发展珍稀冷水鱼类养殖,2012年全市水产品产量2.5万吨。四是优质烤烟。攀枝花烤烟的外观与内在质量及配伍性得到国内烟草行业的高度认可,近年来烟基建设力度加大,烟叶生产、烘烤技术不断创新,烟叶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12年烤烟面积15万亩,产量40万担,烟农收入4亿元。五是林业生物。林下药材种植和块菌开发利用等林下资源综合开发、林下家禽养殖和特种养殖等森林生态养殖发展迅速,重点的核桃种植面积2012年达25.5万亩。

(二)农业产业化程度显著提高

全市现有12个省级、73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12年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32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560个,成员2万户,带动农户5万户,带动农户的覆盖面约占全市农户总数的35%。以芒果为主的攀枝花特色农产品建立了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各大中城市的稳定渠道,开始出口东南亚,并通过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获得了欧洲市场的准入证。攀枝花市锐华公司、绿生公司等龙头企业与沃尔玛公司、杭州世纪联华公司等建立了芒果、蔬菜的直接合作关系。2012年全市芒果外销超过5万吨,外销率78%以上;2012年早春蔬菜外销超过33万吨,外销率达88%

(三)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全市现有无公害农产品39个、有机食品12个、绿色食品20个。共有8个品牌获得农业部或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8个农业品牌获得四川省著名商标,15个农业品牌获得省知名商标。“攀枝花芒果”被评选为“2011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四)产村相融,观光农业初见成效。

2012年,全市有76个村开展新村建设,建成新民居26527户,建成30户以上规模的新村聚居点66个,涉及农户20593户,建成新农村综合体4个,涉及农户3193户。通过“金芒果节”“三花节”“石榴节”“桃花节”“草莓节”等农业节庆活动,积极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带动农村三产发展、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2012年,在交通便利、有特色产业支撑及风景区附近重点打造16个旅游新村,新增床位10846张,其中8862张初步具备接待能力。

二、城乡统筹,推进攀枝花农业现代化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农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中央“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和市委“稳中求进,提质增效,争先进位,跨越提升”的总要求,以加快攀枝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引领,突出产业支撑、投资拉动、“四化”同步、统筹城乡、改善民生,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我市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具体目标为:2013年力争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以上,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5%以上,超过10000元。粮食产量稳定在23.4万吨;蔬菜产量61.5万吨,同比增长1.5%;水果产量19.3万吨,同比增长5%;肉类总产量7.3万吨,同比增长2.5%

(一)全力抓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相关项目

以蔬菜、芒果、畜牧等3个产业为重点,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集成集约示范,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推进米易县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仁和区芒果基地种养结合示范园、盐边县种草养畜标准化养殖示范园的建设,同时在全市各个基地进行多点小规模的推广示范。搞好招商引资,力争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参与产业链中农民不能解决的良繁体系建设和后续加工、销售等环节。

(二)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2013年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适当集中连片,整合土地整理、烟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民族地区地力培肥、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完善田间灌排沟渠及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加快形成水网、路网、田网。探索太阳能在植物病虫防控、提水灌溉等方面的应用。

(三)加强重点产业基地建设,扩大基地规模

加速推进重点产业基地建设,在目前初步建成的15个万亩现代特色农业基地的基础上,2013年新建7个万亩示范区,争取芒果新增3万亩,设施蔬菜新增1万亩,重点提升基地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做大、做强、做精特色主导产业

(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对种养业大户、家庭农场主、职业农民做好培训、服务,提升他们的素质。今年拟有针对地加大对家庭农场的培育力度,促进家庭农场壮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2013年全市建设标准化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米易县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县推开,盐边县、仁和区做好启动前期工作。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流转,探索建立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和监管制度,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五)推进品牌战略,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

坚持生产与市场“两手抓”,牢固树立“品牌就是竞争力”的理念,进一步培育打造农业大品牌,做大品牌规模,提升品牌效应,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今年在统一的“攀枝花”牌芒果的基础上,突出打造“金沙江”牌农产品品牌,整合枇杷、石榴等水果品牌。充分挖掘全市具有地域特色、质量特色的产品,做强做大农产品知名品牌

加大农产品市场开拓力度,今年争取在北京或上海举办一个高规格的展示展销宣传活动,组织参加西博会、北京农产品展示展销会,以北、上、广为中心,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拓市场。推进“农超对接”“直销直供”和物流冷链建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六)推进安全监测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推进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2013年市级开始实施建设,米易县争取建成,盐边县在已建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仁和区争取得到支持,并争取得到省上支持,在2个县区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市县合力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和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开展全市蔬菜、水果质量安全监测,实行“从生产到销售”全程质量控制,确保让市民吃上放心菜、放心肉。

(七)城乡一体统筹,成片推进新村建设

按照“产村相融、依山就势、错落有致、适度集中”和“道路标美化、产业特色化、房屋标准化、庭院优美化、公共服务城镇化”的要求,体现农村特色、农家情趣、农村风貌、现代农业生产功能,全域、全程、全面推进新村建设。围绕西攀高速和省道沿线、旅游环线、特色产业集中区等区域,扎实开展第二轮省级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工作,切实抓好新村聚居点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继续开展旅游新村和民族新村建设。开展精品文化旅游村寨和历史文化名村、特色旅游景观名村创建。



(责任编辑:admin)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