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正文:立足生存抓林业 立足涵水抓绿化 立足产业抓造林
——金阳县打造省级林业产业强县的调查与思考
金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毛正文
金阳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一届接一届地狠抓“三带”经济,打造青花椒、白魔芋等林产品品牌,一代又一代地发展林上、林下经济,培育绿色特色支柱产业。自2008以来,金阳县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生态治理县、全省十大林业产业发展重点县之一、全省二十五个林业产业强县培育县之一、全国唯一青花椒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012年建成全州第一个省级林业产业强县。当前,金阳县正致力于巩固提高省级林业产业强县建设成果,林业产业发展保持强劲势头;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加快解决。
一、林业产业发展概况
(一)发展成效
一是林业产业基地渐成规模。2009年以来,金阳县共投入林业产业发展项目资金3051万元,新建青花椒基地7.5万亩、青花椒标准化示范基地1万亩,改造青花椒低产低效林30万亩;新建优质核桃基地14万亩,嫁接良种核桃20余万株;完成青花椒高产示范基地水系配套4500亩。目前,全县林业产业规模基地总面积达79万亩,其中,青花椒种植面积达58万亩(挂果面积30万亩、进入盛果期面积18万亩),核桃种植面积达17万(挂果面积2万多亩),林下种植白魔芋、花魔芋4万亩。
二是林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到2012年,全县青花椒产量达4000吨、产值实现3.1亿元;核桃产量达9.1万吨,产值实现1.46亿元;其他林果及森林蔬菜食用菌等产值0.53亿元;林木培育和林下种、养殖业产值0.36亿元;木竹采伐0.07亿元。林业总产值达到5.6亿元,占全县GDP的23%。近四年来,农民林业人均纯收入呈逐年增长态势,2009年1630元、2010年1716元、2011年1890元、2012年2105元;农民在林业产业上获得的收入占年度人均纯收入的49%;林农现金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达130余户。
三是专合组织不断发展。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带动,全面推行“支部+协会”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村专合组织,形成凝心聚力拓市场的强大合力。目前,全县已建成青花椒、核桃为主的林产品专业批发市场5个,成立县级林产品行业协会2个、专业协会10个,农民经纪人达5000余人;有特色林业产业专业乡镇28个(占乡镇总数的82%),专业村134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79%),专业农户达27041户(占专业村总户数的85%)。
四是林产品品牌建设成效显著。突出青花椒、白魔芋为主的绿色林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从2003年开始,金阳县连续成功举办4届青花椒节;在第一、二届中国“西博会”上金阳青花椒产品连获“金奖”;2004年,在上海国际林业博览会上金阳青花椒获“名特优新奖”“绿色环保奖”;2006年,金阳青花椒通过国家质监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花卉食品委员会授予金阳“中国青花椒之都”“中国青花椒第一县”;2008年,金阳青花椒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通过国家质监总局验收;2009年,在中国西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金阳青花椒被授予“最畅销产品奖”,获得国家商标局“金阳青花椒”证明商标证书;2012年,金阳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青花椒、白魔芋)标准化生产基地顺利通过验收。与此同时,金阳县着力打造林下产品金阳白魔芋品牌。2001年,四川省特产协会授予金阳“四川省白魔芋之乡”;2004年,四川省农业厅授予金阳白魔芋精粉“无公害农产品”,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授予金阳“全国白魔芋种植基地重点县”;2005年,在第三届中国农博会上金阳白魔芋精粉获“金奖”、雪魔芋获“银奖”、白魔芋洗头剂及化妆品获“优质奖”;2006年,金阳白魔芋获国家质监总局地理标志保护认证;2007~2010年,在“中国白魔芋王”评选活动中金阳白魔芋鲜芋连获“第一名”;2012年,金阳县创建全国“绿色无公害白魔芋重点县”有序推进;2013年,金阳县已注册“金阳白魔芋证明商标”。
五是林业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创新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深入推进“五个一”(一个村、一条路、一条沟渠、一面坡、一道梁的绿化)工程建设,营造全民参与义务植树的浓厚氛围。狠抓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实现连续九年无森林草原火灾。强化林业行政执法,有效遏制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强化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2011年,县林业局获全国保护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天保工程一期建设先进集体”荣誉;深入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防治率和检疫率均为100%。深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依法稳妥有序构建流转林地机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林改档案管理体系。大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9.7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20.55万亩,常年森林管护面积达102.7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254.62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0.9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末的27%,提高到2012年的39.7%。
(二)基本经验和做法
党政重视是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弘扬“不等不靠、攻坚克难、自强不息、团结和谐”的金阳精神,积极克服“三苦”困难,不断增强发展信心、凝聚发展共识,实施“123”发展战略,发展农业“三带”经济,始终坚持冷不砍、热不赶,坚定不移抓林业产业,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保护与开发并举,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科学发展之路,下大力气调结构、抓基础,突出林业特色产业培育、大兴绿色品牌战略。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抓、乡镇主体、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推动林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全民动员是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金阳县始终坚持全县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义务植树活动作为生态建设、支持林业产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树立文明新风的有效载体,开展植绿、护绿、爱绿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全县干部职工、学生、农民、志愿者开展义务植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此外,金阳县还充分利用草原生态奖补等政策和以项目扶持的方式,为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经济林种植大户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林业产业上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形成了以户带户、以村带村、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策支持是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保障。201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2012~2015年期间加快推进林业发展的意见》,科学编制了《金阳林业产业2011~2020年发展规划》、《金阳青花椒产业2011~2020年发展规划》,将林业产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县财政每年预算200万元林业产业发展基金,并积极争取中央、省、州项目和资金,集中向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投放;县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信贷业务,加大对林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经营者和承包户的小额贷款支持力度;县政府实施林业生产销售初级产品免征增值税、从事林产品初加工免征企业所得税;另外,金阳县新设立了县林业产业服务中心,恢复组建了5个片区林业站。县委县政府通过给政策、给资金、给人员,为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政策保障。
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是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支撑。过去,因生产方式经营落后,不注重科技在林业生产管理的运用,导致林产品产量低、造林成活率低、森林管护效果不佳。近年来,金阳县始终把林业科技贯穿于林业建设全过程,加强与四川省林科院、西南农大、川农大等高等院所紧密合作,狠抓林业产业稳产、高产科技技术攻关。在经济林的发展上,大力推广运用科学育种育苗技术,实施青花椒、核桃等经济林的嫁接、修剪、施肥、防病虫等综合科管,促进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在绿化造林上,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大量推广种植白杨树、新银合欢、麻疯树等成活率高、涵养水分强、生态植被恢复快的优良树种,促使金阳渐显山青水绿天更蓝。
深化改革是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动力。过去,因造林机制不活、权属不清、利益不明,绝大多数农民自主造林积极性不高,只图完成任务而造林,消极应付,导致年年造林不见林,严重制约全县林业快速发展。从1998年起,金阳县紧密结合国家林业政策,紧抓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契机,按照工程造林标准实施造林,森林面积蓄积明显增长,为全县林业建设增强了后劲。2008年以来,国家实施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次农村重大改革,它以“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流转经营权”为核心内容,将集体林地、荒山以承包、转让等形式落实经营主体,真正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责、责有其利”,确保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进一步激发金阳县林业产业发展的动力。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林业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急需有效的科技支撑。一是急需加强对青花椒、核桃等经济林木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修枝剪叶的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和必要的经费扶持;二是急需解决缩短栽种到挂果周期、延长盛果期和青花椒阴雨季节采摘晾晒等技术问题;三是急需突破林下主要经济作物白魔芋和花魔芋的植株挂果制种和增产技术难题。
林业产业化总体水平较低,场竞争力不强。由于金阳县林业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林业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林产品单产较低,包装、加工、销售滞后,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林农增收不够明显。近年来,金阳县虽然创出青花椒、白魔芋等知名品牌,但缺少有效整合,没有依法维护品牌效应,市场存在无序竞争,加之林农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低,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致使整个产业难以释放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效应。此外,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科学有效开发利用程度低。
林业产业发展资金短缺。一方面,由于金阳县是国家贫困县,林业产业扶持的财力投入严重不足,上级转移支付也有限,因此林业重点工程地方配套资金比较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林业投入产出周期较长,社会资本对林业的投资积极性不高,投入总量远远不足,无法满足林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对策建议
(一)立足生存抓林业。
一是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会的客观需要, 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金阳经济社会要健康持续发展,山区农民要脱贫致富奔小康,潜力在“山”、希望在“林”。历届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林业产业发展摆在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巩固提高省级林业产业强县建设成果,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职责,细化目标和措施,逐层抓落实。制定完善林业产业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重大毁林案件、违规使用资金案件和工程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从制度上、组织上确保林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构建服务体系。为了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强化林业行政管理体系。加强林业部门自身建设,切实履行职责,更好地承担起指导、组织林业产业发展的任务。稳定基层林业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基层林业工作站在政策宣传、资源保护、林政执法、生产组织、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和作用。切实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维护林区社会治安和保卫森林资源安全方面的作用。抓紧建立林业产业发展信息服务系统,加强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动态分析,及时掌握市场发展变化趋势,及时发现林业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未来发展作出科学预测和判断,为林农和企业提供服务,增强林业产业发展后劲。
三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林业建设投入。县政府将持续加大林业产业发展投入,同时积极争取省州林业项目资金;整合县内的扶贫开发、农业、水保等项目资金,与林业产业发展项目有机结合,捆绑用于林业产业建设;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广泛招商、民间筹措、金融贷款的多渠道林业发展投融资机制;抓紧做好世行贷款扶持金阳县特色林牧产业发展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短期内投资,更好更快推动林业产业发展。
(二)立足涵水抓绿化
一是依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全力推进植树造林种草栽花的绿化工作。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天保二期工程、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有利契机,巩固绿化成果、扩大绿化面积。坚持城镇、乡村绿化发展互动,深入推进“五个一”工程建设,突出抓好集镇绿化、新村绿化、道路绿化、水系绿化和荒山荒坡绿化,把沿江、沿河、沿路、沿渠、沿堤等地段尽快绿化起来,让树林进城、上路、入村、入户。植树造林工作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经济林木主主要选择青花椒、核桃、脐橙、漆树、华山松等;绿化林主要选择白杨树、新银合欢、麻疯树、高山柳、美国竹柳等。层层落实义务植树工作任务和职责,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每人每年完成义务植树造林20株以上,各乡镇农村人口每人每年完成义务植树造林30株以上,并纳入全县年度目标考核范畴,逗硬奖惩。要严把时间节点,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见效一片。
二是坚持依法治林,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是绿化工作的根本措施。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森林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票证的发放管理,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林地征用审批制度。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强化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编制完善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加大林地保护管理力度。切实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大力开展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全面提高森林草原火灾的预防和扑火能力。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管理。深化林权制度,依法颁发林权证,切实维护林权人的合法权益,大力推行“谁栽谁管理,谁种谁受益”的绿化机制。
(三)立足产业抓造林
一要立足农民可持续增收布局产业。针对金阳山高坡陡沟深,光热资源丰富,雨季偏晚雨量充沛,土壤含沙重、滤水性强、保湿度差的金沙江大峡谷气候地理条件,不宜大兴传统农耕产业。要把以往奠定坚实基础的林业产业,作为全县整个大农业的重中之重。按照“三带”林业发展思路,做大“低山、二半山、高山”三大林业区域经济板块,在低山河谷地带持续抓好青花椒林套种白魔芋产业、二半山区大兴核桃林套种花魔芋产业、高山地区实施华山松林套种牧草工程、套养畜禽林牧产业,让农民地上有果摘、地下有芋挖、兜里有钱装。力争到2020年实现林业“双百”目标(建成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00万亩,林业总产值达100亿元)。
二要加快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第一,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依托国家、省、州林业科研院所、科技部门,攻关青花椒、白魔芋、花魔芋从种植到产出的技术重点和难点,大力推广经济林木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修枝剪叶的科管技术。通过建设林业产业园区、林业科技示范园区、林业科技示范户等工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林业科技转换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加强林农科技培训,着力打造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适用性人才。第二,大力发展专合组织。通过承包经营权租赁、入股、转包等形式,将农村林地向协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大户适度集中,促进林地资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引进一批上规模的林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提升林业产业链,提高林产品附加值。第三,做大做强大凉山金阳特色林产品品牌。在充分发挥现有的“中国青花椒第一县”“四川省白魔芋之乡”等品牌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创建“大凉山金阳青花椒、白魔芋”国家知名品牌,积极申报金阳青花椒、白魔芋中国驰名商标和四川省著名商标;大力抓好金阳乌仁核桃品种选育、良种推广和品牌打造工作,努力打造成金阳县的又一张特色产业“名片”。同时,加强品牌宣传工作,提升全民品牌意识;依法严厉打击任何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和损毁品牌形象的违法生产经营活动;加大职能部门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切实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提升品牌综合效应和市场竞争力,全力营造有利于林业产业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第四,扶持发展林下养殖业。林下养殖业的生产规模和经营方式比较灵活,具有投资小、见效快、风险低的特点。根据金阳实际,重点扶持发展丝毛鸡等家禽林下放养、湿地野猪等牲畜圈养,把纯天然无污染的丰富资源转化为绿色有机肉蛋奶产品,引导林农多种经营并举、多渠道增加收入。
三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产业。以“四川十大最美花卉观赏地”10万亩波洛索玛花海、30万亩百草坡天然草场为核心,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结合“彝家新寨”建设扶持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把金阳打造成乌蒙山片区旅游腹心地带。编制实施百草坡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水源地调查和保护规划,保护区功能进行重新定位,由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向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地保护区转变,加快推进百草坡省级自然保护区晋位升级,着手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