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应刚 彭勇:谱写科学发展 富民兴县新篇章
中共中江县委书记 刘应刚
中江县人民政府县长 彭 勇
近年来,中江县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中国芍药之乡”“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6.6亿元,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9.7亿元,对全县经济贡献率达10.5%;农民人均纯收入7813元,增975元,增14.3%。农业农村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一、农业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
(一)粮油产量稳中有升
2012年,通过稳定播面、提高单产、提升品质,努力确保了粮油稳定增产。狠抓了优良品种的推广,大力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和小麦“一喷三防”等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战胜了10年来最严重的小麦条锈病,遏制了较重稻瘟病的发生,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06.83万亩,较上年增加1140亩,增0.1%,总产86.5万吨,较上年增加10967吨,增1.28%;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六连增”。油料总产7.31万吨,比上年增900吨,增1.25%。
(二)现代畜牧业稳步发展
中江县畜牧业发展呈现出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安全化的特点。一是畜禽生产总量稳定增长。全年出栏生猪166.4万头,增1.6%;肉牛8.9万头,增0.7%;羊27万头,增0.6%;小畜禽3637.7万只,增3.3%;肉类总产量19.7万吨,增2.1%;畜牧业总产值达58.1亿元,比上年增长3.8%。生猪等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了6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二是畜产品安全得到切实保证。动物检疫、畜牧投入品监管和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有力有序进行,全年无重大疫情和畜产品安全事故发生。三是畜牧产业化经营形势喜人。通过温氏畜牧公司“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在仓山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立50户以上的生猪养殖小区5个,新建规模养猪户3205户。示范片规模养殖户达到3872户,其中规模养猪户3502户,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979元。
(三)特色产业不断提升壮大,规模和效益提高
全县规范种植中药材10.52万亩(其中丹参、白芍8万亩、金银花0.13万亩、瓜蒌1.3万亩),总产量3.18万吨、总收入5.0亿元、加工产值11.0亿元。建成了石泉、集凤、合兴、瓦店和富兴中药材示范片5万亩;以业主引领,订单生产,统一标准,在富兴镇10个村规范栽植棚架瓜蒌1.01万亩,总收入5050万元;建立了11个丹参品种资源圃,进行丹参选育;建设重茬药效示范区180亩,进行丹参重茬药效、肥料等试验。在玉兴、永太开展了食用菌无公害生产标准示范园建设,全县生产食用菌3.6亿袋,总产34万吨、总收入6.9亿元、加工产值7亿元。全县水果面积9.3万亩,总产4.3万吨、总收入1.15亿元。
示范推广蔬菜新品种9个,种植蔬菜(含果用瓜)19.19万亩,其中蔬菜大小棚设施栽培2.52万亩,加工外销蔬菜4.02万亩,种植西瓜1.16万亩,其中大棚西瓜0.56万亩。蔬菜总产达38.6万吨,总产值7.95亿元。
(四)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发展壮大
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扶持和引导,全县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达到67家,其中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0家、省级4家、国家级1家,培育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7家,规模以上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增加值达到26.3亿元,销售收入达到54.1亿元。2012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6个,规范20个,年末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共计348个。15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网上建立了直报信息平台,为产业获政策扶持奠定了基础。深入推进“两个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能力持续增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数达到30.5万户,同比增4.5万户,带动面达82%,同比增12%。
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
我们坚持示范带动,强化科技支撑,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全力打造了以黄鹿、永太、杰兴、东北、通济、回龙、南华等1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2012年重点打造了永太、黄鹿万亩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整合项目11个,修建田间排灌渠3.5万米、整治山坪塘8座、石河堰1座、田土调型5000亩,发展无公害无土栽培钢架大棚100亩,大棚优质西瓜5000亩、优质高标粮油生产基地5000亩;南华镇刘玉兰在示范区的永太镇多宝村、清福村承包了1026亩耕地,建立了“中江县凤辉粮食生产基地”,成为中江县第一个千亩种粮大户。
同时,石笋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已初具规模,租地1000余亩,进行了土地整理,完善了水利设施,建温室大棚200亩,栽植中江白芍400亩。
(二)建设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
在辑庆—南山—合兴、东北—通济、仓山—会龙—广福建立了3个小麦高产万亩示范区和3个玉米高产万亩示范区。在辑庆—南山、黄鹿—永太建立了2个水稻高产万亩示范区,在永太、杰兴建立了1万亩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片,在龙台、双龙建立了1万亩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片,通过示范片的建设,提升了粮油生产能力,提高了攻关水平。
(三)建设万亩中药材示范区
围绕创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中药材)基地强县目标,着力建立3个中药材万亩示范区。在集凤镇和合兴乡建立万亩中江白芍示范片,成为“中江芍药谷”的主要景区,以赏花为主的“中江芍药谷”已成为中江县休闲观光、旅游胜地,2012年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在石泉乡、集凤镇和合兴乡建立了万亩中江丹参示范片和富兴镇万亩瓜蒌中药材示范片,示范片规模种植中药材3.51万亩。
(四)建设万亩食用菌示范区
在玉兴镇玉屏村建设无公害食用菌标准示范园1个,新建食用菌标准化大棚100亩,以玉兴为中心建立食用菌万亩示范区1个,示范区内木耳等食用菌栽培规模达1.2亿袋。
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上新台阶
全县各乡镇、村针对自身实际,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用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大力实施塘、堰、渠、井、池、沼气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县2012年共实施各类工程8342处,累计投工913.9万个,完成工程量1078.2万方,总投资5.31亿元。
(一)低产田土改造扎实推进
在石泉乡和元兴乡实施低产田土改造1.51万亩。
(二)土地整理规模不断扩大
在东北镇的4个村实施土地整理12048.4亩,新增耕地1324.1亩。
(三)水利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实施小农水、旱山村、人畜饮水、水毁等各类水利工程5920处,其中新建整治渠道233公里,整治山坪塘347口、石河堰51处,新建蓄水池255口,解决农村饮水安全15.4万人、18.5万头牲畜,新增恢复改善灌面8.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6.02平方公里。
(四)退耕还林巩固提高
全县实施退耕还林补植2.8万亩,工程项目后续产业建设1.96万亩,退耕还林工程经国家检查验收合格。
(五)乡村道路建设加快
新、改建村社公路405条、474.63公里,实现乡乡、村村通水泥路或油路。
(六)连片扶贫新村建设顺利推进
在南华镇、集凤镇的12个村整村连片实施扶贫新村建设,建成村社水泥路43.854公里,石河堰2座,渠道1.2公里。
四、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全面完成
仓山、元兴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已通过省、市考评验收为优良。示范片2012年投资1.3839亿元,三年累计投入10.4亿元,2012年示范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979元,比2009年增加4233元。一是主导产业形成规模。示范片规模养殖户达3872户,其中生猪规模养殖户3502户,建成50户以上的养殖小区5个,引进广东温氏、四川五粮液、逢春制药、德阳绿安科技等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6家,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15个。二是新村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完成农房风貌打造7814户,新建农房4048户,新建和改造居民聚居点96个。三是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新建和硬化村道30.15公里、社道192.15公里、入户路85.2公里,示范片村社道路硬化率达100%,入户路硬化率达92.8%;整治排灌渠系123.8公里,整治山坪塘、石河堰125口,新建和改造提灌站30座,新增灌溉面积9648亩,有效灌面达到3.07万亩,灌溉率达97.22%;新建和改造供水站19座,打井3815口,群众饮用自来水率达91.5%,示范片安全用水率达100%。四是公共服务全面配套。建成了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便民服务、农民培训、文化体育、卫生计生、综治调解、农家购物、村邮政所、村警务室、村监察室、留守儿童之家等“1+N”为主要内容的25个村公共服务体系,示范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4%,利用农民培训中心,举办普法培训12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3次,培训人数达48004人次。五是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村级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公推直选的民主选举制度,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民主决策制度等不断完善,群众满意度高。
(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扎实推进
2012年新启动了仓山镇三江村、永太明星村2个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正按规划有序推进,聚居点基础设施已完工,培育主导产业已形成。同时,完成了150个村的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
(三)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中江县新农村建设步伐,2012年8月16~17日,县委县政府组织全县各部门和乡镇党委书记到广安考察学习广安区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镇规划建设管理等先进经验。县委县政府确定了永太—杰兴—黄鹿粮经复合型、集凤南华“中江芍药谷”乡村旅游、富兴镇富强村万亩瓜蒌统筹城乡型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由县委农工委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三片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并启动三片产村相融示范片建设。
